苹果园地铁施工工地。
周克正带着几个铁道干事协助巡查,看到大门口的情形,忍不住放缓了脚步。
“刘连长,你说这么大的阵仗,到底是多大的领导?”
苹果园工地因为牵涉到铁道兵、工程局等各方“势力”,巡查工作也由地方和铁道兵共同负责。
刘连长是铁道兵专门负责维持秩序的领导。
“小周啊,沉住气,甭管是谁,咱们只要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。”
嘴上说得很淡定,他却已经把烟头丢掉了,整理衣服,帽子,还动了动脸部肌肉,做了个严肃的神情。
“咱们去维持秩序。”
周克心中更好奇了。
刘连长是那种铁蚕豆,就算是面对张团长和五人小组也不假颜色,今儿这是怎么了?
等到了门口,车队已经进来了,缓缓停了下来。
透过车窗,看清楚里面人的样子,周克心中猛地一震,忍不住收腹挺胸,站出了一个威严肃穆。
车门打开,刘国璋和五人小组忙上前,一个长者走了下来。
他神情沉稳,风度翩翩,外貌英俊,举手投足之间皆带有独特的人格魅力。
“先生!”
“先生来了!”
此时,无论是铁道兵们,还是地方上的工人,铁道干警们都自发的围了过来。
有好几个人甚至激动得流下了泪水。
长者先是跟刘国璋和五人小组握了握手,随后向围观的人们挥手。
“大家伙工作辛苦了,一定要注意安全。我们工程虽然重要,但是大家的生命才是第一位的。工作今天干不完还有明天,人命只有一条。”
“先生,我们实行了三班倒的制度,严格规定工人每天最长工作时长为八小时,还设置了安全督查岗.”刘国璋趁机把工地的情况简单介绍了一遍。
先生听完后,嘱托道:“你们三班倒工作,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,也要注意扰民问题,尽量在白天干重活,晚上干轻活,最大限度的保证周边居民的休息。”
地铁工程是大型建筑工程,噪音是必不可少的,特别是盾构机那玩意,一旦开动,方圆几里都能感觉到震动。
最开始的时候,先生得知影响了周边住户的休息,专门派人前来调查。
谁承想,那些住户们却表示这点震动不算什么,躺在床上就跟按摩差不多,太美了。
至于噪音,他们就当是听戏文了,一天不听还怪想的慌呢。
多好的群众啊。
五人小组中负责跟地方沟通的领导汇报道:“我们已经改变了工作安排,晚上主要进行管道铺设,就连没有那么大动静的防水工作,也放在了白天。”
提到防水工作,先生接着说道:“前阵子工程遇到了地下水的问题,怎么样,现在有眉目了吗?”
“已经有办法了,现在隧道里进行防水作业。”
“走,咱们去一线施工现场。”
见先生要进隧道,旁边的几个领导慌张了。
“里面太危险了。”
“工人们可以在隧道里工作,我们不行吗?”
见先生执意进入,刘国璋冲着周克喊了一声,让周克送来了一顶安全帽和一条四用围巾。
安全帽倒是能够理解,围巾是干什么用的?先生抬起头环顾四周,这才发现工地的人全都戴了围巾。
刘国璋解释:“先生,这是四用围巾,李爱国同志研制出来的,可以用来擦汗、当枕头、防风沙、到了冬天还能蒙脸。”
“李爱国同志身为工人,能够在工作实践中能够从实际出发,巧妙的解决问题,难得啊。”
先生赞赏了一句,突然问道:“爱国同志呢?”
“他是副总指挥,现在就在隧道里面。”
闻言,先生对李爱国的印象更好了几分。
戴好围巾、安全帽,刘班长和周克几人打开矿灯。
先生、刘国璋和五人小组进到了隧道里面。
刚进去,就听到远处传来了嘈杂声,隐约还有人喊了一声“撤退”。
紧接着就是十几个技术员从里面跑了出来。
五人小组和那些地铁工程人员的脸色都铁青起来。
先生好不容易来一次。
他们还没有好好表现。
竟然拉了一坨大的。
丢人啊。
“出事了!快,带上先生撤离。”刘国璋最先反应过来,让周克和刘班长还有那些灰色中山装赶紧把先生带出去。
就在这时候,里面又传来了声音。
“没事儿,管道联接好了,大家伙赶紧回来,咱们继续干,争取在中午前,完成加注工作。”
那些技术员们也看到了外面的人,他们想要打招呼却不敢,想要转身回去工作,又觉得不合适,一时间竟然呆愣在了那里。
现场的局面十分怪异。
“小同志,能带我去参观你们的工作吗?”
自始至终,先生都很淡定,此时看着一个小技术员问道。
小技术哪敢做主啊,只能扭头看向刘国璋。
刘国璋清楚先生的性子,微微点了点头。
“首长,您先换上胶鞋,这下面都是泥浆。”
“泥浆?怎么回事儿?”先生一边换鞋,一边询问。
“今天我们正在进行注浆加压作业,结果管子爆掉了,副总指挥同志奋不顾身扑过去现在应该已经没事儿了,嗯,刚才喊话的人,就是我们的副总指挥。”
小技术员见先生还没穿好鞋子,担心冷了场,补充了一句:“副总指挥人挺好的,要是牺牲了我至少得难过两个月,唯一的缺点就是吃得太多了。”
刘国璋捂脸:这货讲这些玩意干啥啊?
“吃多少?”先生穿好鞋子。
“每顿至少能吃五个白面馒头!”
“.确实是有点多。当年大转移的时候,我们三天三夜没有吃到一粒粮食,总算是会合了,那一顿我记得吃了四个黑窝窝头。”
先生好像压根没觉得小技术员是在胡诌,恰恰相反,这种事情才最真实,最能贴近基层。
基层不是喊口号,不是唱高调,而是柴米油盐、吃喝拉撒。
很多领导也许是不理解、也许是不愿意理解。
“走,带我去见一见你们的猛将。”
先生跟着小技术员进到了隧道里面。
此时管道已经连接完毕,高压注浆工作正在继续,隧道内弥漫着机器的轰鸣声。
李爱国正盯着指针瞧,肩膀被人拍了下,江干指了指不远处,嘴巴动了几下。
李爱国听不清楚,眯着眼往远处看,看到先生的时候,心情顿时激动了起来。
他指了指机器,示意江干盯着,自己则快步走到了先生跟前,敬了礼:“首长好!”
“你是李爱国?”先生盯着李爱国上下打量一番,有点认不出来了。
站在他面前的可以说是一个泥巴人。
头发上、脸上、衣服上全都是半干涸的泥浆,压根看不清楚长相。
旁边的一个领导走上前,说道:“爱国,你赶紧去洗一洗,再来见先生。”
“不用了。爱国同志现在的工作正在关键时刻吧?”先生拦住了那个领导,感慨道:“不怕苦,不怕累,不怕脏,这正是工人作风。”
李爱国一直在忙碌,还真忘记刚才被泥浆滋了一身的事儿。
“爱国同志,能不能帮我介绍一下你这防水工程啊?”先生压根就没在意李爱国手上的泥浆,主动跟他握住手,指了指远处正在运转的机器。
“看起来挺机械化的嘛。”
“首长,这是高压注浆机.”李爱国把地铁注浆封闭与屏障技术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一遍。
先生听完之后,连说三声好字。
“古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,今有李爱国治水,浑身泥浆不皱眉。有了你们这些优秀的工人,优秀的技术员,咱们的地铁建成指日可待。”
听到这话,五人小组的领导暗暗松了口气。
总算是没有丢脸。
随后,先生又检查了工地的角角落落,跟铁道兵进行了座谈。
中午,李爱国这边完成了高压注浆工作,回到帐篷里面换了一身衣服,来到食堂里面。
食堂的气氛有点怪,那些工人们各个都吃得很香,而几个领导却站在门口面面相觑。
“陈处长,怎么了?”李爱国看着负责工程后勤的陈杰明问道。
“本来咱们准备了工作餐,谁知道先生要吃大锅饭,还要自己排队.你看看这事儿弄的。”
“这是先生的作风,别担心了。”
李爱国非常清楚先生的性格,他老人家一向讲究公私分明,反对搞特殊化。
“爱国同志,过来排队吧。”先生正站在队伍中间,看到李爱国过来,冲他招了招手:“今天下午你带我参观工地,中午提前支付给你劳动报酬,怎么样?”
李爱国:“首长,我的价钱可是很贵的。”
“五个馒头,外面一份烧豆腐。”先生说道。
李爱国:“那不行,我喜欢吃肉,至少还得来两份土豆炖肉。”
前阵子国内物资匮乏,为了节省粮食,先生带头减餐,每天都是箩卜青菜,已经消瘦了不少。
大厨早就想打荤菜了,只是先生点的都是素菜,他也不敢擅自做主。
现在听到这话,大厨用期盼的眼神看向先生。
“你啊,还真是个小机灵鬼。”先生不禁莞尔,笑道:“再来两份荤菜。”
先生吃饭细嚼慢咽。
李爱国也不由得放慢了吃饭的速度。
午饭很快结束。
下午,先生在李爱国的陪同下,在工地进行了考察。
外面天气炎热,李爱国让周克取来了盐汽水,分给陪同人员,又把一瓶递到了先生手中。
“这个多少钱?”先生示意随行人员掏钱。
李爱国摆手:“为了防暑,我们工地有规定,凡是在工地上的同志,每日一瓶盐汽水。这汽水是我们铁道小集体生产的,成本很低。”
先生这才拧开了瓶子,喝了一口,叮嘱道:“工地生活辛苦,要全力保障工人同志的福利待遇。”
五人小组的一个领导见李爱国把话题扯到这上面,心中有些感激,趁势汇报了具体情况。
“除了工资外,凡是参与建设的地方工人,每个人额外配发粗粮28斤,节假日配发细粮2斤,猪肉票半斤,鸡蛋1斤。”
粮食也就罢了,现在已经供应充足了,关键是猪肉和鸡蛋。
“夜班还有特别津贴,每天两毛钱。”
听完汇报后,先生点了点头,表示了对五人小组工作的肯定。
“走,咱们到前面看一看。”
先生指着高架上的工人们问道:“这是什么工种?”
“气锤工。”李爱国介绍道:“气锤机把工字钢砸入地下,相邻钢架间嵌入木板防止塌方。”
三连气锤班的刘光齐此时正骑在钢架子上操作气锤,看到下面有人也没在意,毕竟这些天时不时有领导过来参观。
但是等看清楚老者的长相,他就忍不住倒吸了口凉气。
“喂,快看,是先生啊。”
“真的是,要是咱们能下去打招呼就好了。”
班长提醒他们:“晚上要浇筑混凝土了,咱们必须要赶工。”
刘光齐艳羡的看了站在先生旁边的李爱国,重新投入到工作中。
现场,李爱国为先生讲解了各个工种的情况,汇报了施工进度,施工安排和技术上的细节。
先生点头道:“爱国同志不愧是一线的工人专家,对专业问题的认识很深刻,还简单易懂。听说你现在还当了老师,肯定也是个好老师。”
李爱国没有想到先生竟然连防水班这种小事都关注了。
一时间激动得有些恍惚了。
隧道内机器的轰鸣声仿佛都变得遥远,胸腔里翻涌的感动几乎要冲破喉咙。
先生接着说道:“听说爱国同志始终坚守工人身份?”
刘国璋不清楚先生的意思,连忙替李爱国解释:“爱国少年心性,喜欢开火车,这不,前几天还当着火车司机。”
先生道:“我看爱国同志的选择挺正确嘛。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,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。爱国同志选择扎根生产一线,既是对初心的坚守,更是对工人阶级先进性的生动诠释。”
他抬手示意李爱国近前,语重心长道:“技术钻研需要深入基层,理论创新离不开实践沃土。望你继续保持这份本色,在技术攻坚的道路上,为国家发展贡献更多力量。“
“请首长放心!”李爱国激动的点了点头。
傍晚时分,视察结束。
看着轿车逐渐远去,刘国璋拍了拍爱国的肩膀:“没想到你小子保留了工人的身份,算是歪打正着了。”
李爱国嘿嘿一笑。
****
先生参观工地的事儿并没有刊登在报纸上。
却在京城引起了不少的热议。
尤其是四合院里面。
刘光齐一回到家,就被刘海中拉到了中院:“光齐,听说先生参观你们干活的工地了,你见到了吗?”
“看到了。”
刘海中+围观的三十多个住户:“真的?快给我们讲一讲。”
刘光齐喘口气:“距离有七八百米,看不清。”
刘海中+围观的三十多个住户:“.”
刘光齐:“不过爱国兄弟跟先生握了手了。”
嘶。
嘶嘶。
嘶嘶嘶。
刘海中+围观的三十多个住户齐齐倒吸口凉气。
易中海默默的撤回了一个点赞,闷哼了一声,背着手离开了。
“有什么了不起的,我现在是热轧钢车间里的产量冠军了。”
前阵子轧钢厂承接了一个大型生产计划——为京城地铁提供优质的铁轨和钢材。
易中海、刘海中等老师傅都被抽调到过去生产铁轨和钢材了。
生产计划是重点计划,要是能冒尖的话,先进工人称号唾手可得
李爱国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。
刚进四合院,就被许大茂拦住了。
“爱国,你没洗手吧?”
李爱国被这个问题给问懵逼了,还没反应过来,许大茂就一把握住了他的手。
“嘿,我也是跟先生握过手的人了!”许大茂一脸陶醉。
李爱国这才明白过来。
“大茂,这事儿估计不能见报,你可别到处瞎咧咧。”
他觉得有必要提醒许大茂一句。
许大茂确实有到宣传科炫耀的想法,闻言,尴尬的笑笑:“嘿嘿,爱国兄弟,看你说的,我许大茂是那种人吗。”
“你还不知道吧,易中海最近的表现可积极了,估计能拿到今年我们轧钢厂的先进工人称号。”许大茂连忙岔开了话题。
“是吗。”
李爱国也没有在意。
先生的参观,极大振奋了工地的士气,铁道兵们和地方工人的工作热情高涨。
工程进度很快。
隧道基础已经完成,一辆辆嘎斯卡车从外面运来铁轨的时候,工程正式进展到铺设阶段。
由于铁道兵们都是铺设铁轨的老手,李爱国的工作也变得轻松起来。
每天上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规划下段路线,然后到工地转一圈,还能抽时间去前门机务段安排战壕挖掘机的装配工作。
时间在忙碌中一点一滴的过去。
周末,黄森准备离京前往边疆地区。
李爱国借了一辆嘎斯吉普车带着刘大娘,何雨水还有孩子,到车站为黄森送行。
站台上,列车长看到李爱国送人,笑着迎了过来:“李司机,这是你家亲戚啊,坐在哪个车厢?”
“是陈车长啊,你好。”李爱国愣了下,才认出曾经在曹文直家里见过这个列车长。
得知黄森是地质勘探队员,在孩子还没满周岁,就要奔赴边疆,陈车长有些感动了。
“这里到边疆有上千里地,这么着,我帮她安排到宿营车里。”
李爱国本来也打算这么操作的,黄森却觉得这会让李爱国欠别人的人情,所以拒绝了。
现在陈车长主动提出来,李爱国自然是乐呵呵的答应下来。
“老陈,多谢了。”
“客气啥。”
此时列车马上要开动了,黄森把孩子递到了刘大娘怀里,眼睛有些湿润:“娘,孩子就拜托给你了。”
“你就放心去吧,我一定会好好照顾的。”刘大娘此时已经泣不成声了。
黄森在刘家住了好几个月,刘大娘早就把这个儿媳妇儿当成自己亲女儿看待了。
“爱国哥,雨水妹子,再见了!”
黄森咬了咬嘴唇,毅然决然的登上了火车。
呜呜呜.火车冒着黑烟远去。
黄森离开后,李爱国把刘大娘和何雨水送回家,考虑到今天要铺设铁轨,便开着吉普车来到了工地。
此时隧道里面已经是一副热火朝天的场面了。
进到隧道里面,湿热的空气裹着水泥粉尘在隧道里翻滚,通风机发出阵阵嗡鸣。
李爱国拿起四用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水,打开头灯大步走了过去。
此时铁轨已经铺设了有十几米远,新铺设的铁轨泛着蓝光。
“副总指挥,您过来了。”铁道兵一班的班长一边指挥铁道兵们工作,一边打招呼。
“情况怎么样?”
“一切顺利,估计有半个月就能完成了。”
李爱国的目光落在一段铁轨上,突然蹲下了身。
“陈工,轨道卡尺!”
负责现在技术的陈工程师听到喊声,跑了过来。
“副总指挥,这铁轨是轧钢厂那边送过来的,生产使用的是我们制定的指标和技术,应该不会有问题。”
嘴上解释着,陈工程师却很老实的把塞尺递了过去。
“技术和标准可靠,不代表人也可靠。”李爱国接过来,蹲下身,将塞尺塞进了轨道缝隙内。
塞尺是专门测量铁轨的精密尺子,精密度可以达到0.01毫米。
“轨头宽度偏差需为0.82mm,轨底平面度误差为0.76mm/m”
看到这个数据,陈工程师的脸色黑了下来。
按照技术标准,轨头宽度偏差需小于0.5mm,轨底平面度误差低于0.3mm/m。
“这怎么可能呢!当初咱们明明派了质量监督员前往轧钢厂负责监督。”陈工程师嘴巴里的烟头掉在了地上。
“停工!马上把后勤材料科的同志喊过来。”
随着一声令下,现场的铁道兵们纷纷停住了手,个个脸色难看的站在那里盯着铁轨。
先生前阵子刚视察过,表扬了地铁的工程建设工作,现在竟然发生这样的事情。
后勤处材料科的王科长得知消息赶了过来,在检查了铁锤之后,给李爱国递了根烟:“副总指挥,这么点误差,算不了什么,这些铁轨在在露天试验段跑了三个月”
“那是普通铁路。”李爱国甩出一份地铁设计规范:“这里是地铁,地铁隧道湿度超75%,铁轨的腐蚀速率提高五倍!”
王科长搓了搓手:“可以通过涂层维护或防锈油处理延缓锈蚀。”
“地铁铁轨是电路回流的组成部分,涂层将影响导电性。”
李爱国指着远处说道:“地铁跟地面铁路不同,使用的是整体混凝土道床,有高频次运行的需求,这对于铁轨的要求更高。”
王科长还想着该如何把这事儿给圆过去。
李爱国板起脸:“马上通知技术员,对所有铁轨进行重新测量,任何不合规范的铁轨,全都拆下来。”
见副总指挥发了火,王科长这位老材料员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立刻组织材料科的人员和铁道兵们对所有铁轨和钢材进行了检查。
铁轨和钢材的材料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。
含碳量低于0.25%,轨头碳含量误差需控制在±0.05%以内。含锰量大于13%,同时硅、锰等合金元素比例符合平衡力学性能。
唯一的问题就是有十几根铁轨和钢材的偏差和误差比较大。
“马上联系红星轧钢厂,让他们派人过来!”王科长气得直骂娘。
(本章完)
周克正带着几个铁道干事协助巡查,看到大门口的情形,忍不住放缓了脚步。
“刘连长,你说这么大的阵仗,到底是多大的领导?”
苹果园工地因为牵涉到铁道兵、工程局等各方“势力”,巡查工作也由地方和铁道兵共同负责。
刘连长是铁道兵专门负责维持秩序的领导。
“小周啊,沉住气,甭管是谁,咱们只要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。”
嘴上说得很淡定,他却已经把烟头丢掉了,整理衣服,帽子,还动了动脸部肌肉,做了个严肃的神情。
“咱们去维持秩序。”
周克心中更好奇了。
刘连长是那种铁蚕豆,就算是面对张团长和五人小组也不假颜色,今儿这是怎么了?
等到了门口,车队已经进来了,缓缓停了下来。
透过车窗,看清楚里面人的样子,周克心中猛地一震,忍不住收腹挺胸,站出了一个威严肃穆。
车门打开,刘国璋和五人小组忙上前,一个长者走了下来。
他神情沉稳,风度翩翩,外貌英俊,举手投足之间皆带有独特的人格魅力。
“先生!”
“先生来了!”
此时,无论是铁道兵们,还是地方上的工人,铁道干警们都自发的围了过来。
有好几个人甚至激动得流下了泪水。
长者先是跟刘国璋和五人小组握了握手,随后向围观的人们挥手。
“大家伙工作辛苦了,一定要注意安全。我们工程虽然重要,但是大家的生命才是第一位的。工作今天干不完还有明天,人命只有一条。”
“先生,我们实行了三班倒的制度,严格规定工人每天最长工作时长为八小时,还设置了安全督查岗.”刘国璋趁机把工地的情况简单介绍了一遍。
先生听完后,嘱托道:“你们三班倒工作,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,也要注意扰民问题,尽量在白天干重活,晚上干轻活,最大限度的保证周边居民的休息。”
地铁工程是大型建筑工程,噪音是必不可少的,特别是盾构机那玩意,一旦开动,方圆几里都能感觉到震动。
最开始的时候,先生得知影响了周边住户的休息,专门派人前来调查。
谁承想,那些住户们却表示这点震动不算什么,躺在床上就跟按摩差不多,太美了。
至于噪音,他们就当是听戏文了,一天不听还怪想的慌呢。
多好的群众啊。
五人小组中负责跟地方沟通的领导汇报道:“我们已经改变了工作安排,晚上主要进行管道铺设,就连没有那么大动静的防水工作,也放在了白天。”
提到防水工作,先生接着说道:“前阵子工程遇到了地下水的问题,怎么样,现在有眉目了吗?”
“已经有办法了,现在隧道里进行防水作业。”
“走,咱们去一线施工现场。”
见先生要进隧道,旁边的几个领导慌张了。
“里面太危险了。”
“工人们可以在隧道里工作,我们不行吗?”
见先生执意进入,刘国璋冲着周克喊了一声,让周克送来了一顶安全帽和一条四用围巾。
安全帽倒是能够理解,围巾是干什么用的?先生抬起头环顾四周,这才发现工地的人全都戴了围巾。
刘国璋解释:“先生,这是四用围巾,李爱国同志研制出来的,可以用来擦汗、当枕头、防风沙、到了冬天还能蒙脸。”
“李爱国同志身为工人,能够在工作实践中能够从实际出发,巧妙的解决问题,难得啊。”
先生赞赏了一句,突然问道:“爱国同志呢?”
“他是副总指挥,现在就在隧道里面。”
闻言,先生对李爱国的印象更好了几分。
戴好围巾、安全帽,刘班长和周克几人打开矿灯。
先生、刘国璋和五人小组进到了隧道里面。
刚进去,就听到远处传来了嘈杂声,隐约还有人喊了一声“撤退”。
紧接着就是十几个技术员从里面跑了出来。
五人小组和那些地铁工程人员的脸色都铁青起来。
先生好不容易来一次。
他们还没有好好表现。
竟然拉了一坨大的。
丢人啊。
“出事了!快,带上先生撤离。”刘国璋最先反应过来,让周克和刘班长还有那些灰色中山装赶紧把先生带出去。
就在这时候,里面又传来了声音。
“没事儿,管道联接好了,大家伙赶紧回来,咱们继续干,争取在中午前,完成加注工作。”
那些技术员们也看到了外面的人,他们想要打招呼却不敢,想要转身回去工作,又觉得不合适,一时间竟然呆愣在了那里。
现场的局面十分怪异。
“小同志,能带我去参观你们的工作吗?”
自始至终,先生都很淡定,此时看着一个小技术员问道。
小技术哪敢做主啊,只能扭头看向刘国璋。
刘国璋清楚先生的性子,微微点了点头。
“首长,您先换上胶鞋,这下面都是泥浆。”
“泥浆?怎么回事儿?”先生一边换鞋,一边询问。
“今天我们正在进行注浆加压作业,结果管子爆掉了,副总指挥同志奋不顾身扑过去现在应该已经没事儿了,嗯,刚才喊话的人,就是我们的副总指挥。”
小技术员见先生还没穿好鞋子,担心冷了场,补充了一句:“副总指挥人挺好的,要是牺牲了我至少得难过两个月,唯一的缺点就是吃得太多了。”
刘国璋捂脸:这货讲这些玩意干啥啊?
“吃多少?”先生穿好鞋子。
“每顿至少能吃五个白面馒头!”
“.确实是有点多。当年大转移的时候,我们三天三夜没有吃到一粒粮食,总算是会合了,那一顿我记得吃了四个黑窝窝头。”
先生好像压根没觉得小技术员是在胡诌,恰恰相反,这种事情才最真实,最能贴近基层。
基层不是喊口号,不是唱高调,而是柴米油盐、吃喝拉撒。
很多领导也许是不理解、也许是不愿意理解。
“走,带我去见一见你们的猛将。”
先生跟着小技术员进到了隧道里面。
此时管道已经连接完毕,高压注浆工作正在继续,隧道内弥漫着机器的轰鸣声。
李爱国正盯着指针瞧,肩膀被人拍了下,江干指了指不远处,嘴巴动了几下。
李爱国听不清楚,眯着眼往远处看,看到先生的时候,心情顿时激动了起来。
他指了指机器,示意江干盯着,自己则快步走到了先生跟前,敬了礼:“首长好!”
“你是李爱国?”先生盯着李爱国上下打量一番,有点认不出来了。
站在他面前的可以说是一个泥巴人。
头发上、脸上、衣服上全都是半干涸的泥浆,压根看不清楚长相。
旁边的一个领导走上前,说道:“爱国,你赶紧去洗一洗,再来见先生。”
“不用了。爱国同志现在的工作正在关键时刻吧?”先生拦住了那个领导,感慨道:“不怕苦,不怕累,不怕脏,这正是工人作风。”
李爱国一直在忙碌,还真忘记刚才被泥浆滋了一身的事儿。
“爱国同志,能不能帮我介绍一下你这防水工程啊?”先生压根就没在意李爱国手上的泥浆,主动跟他握住手,指了指远处正在运转的机器。
“看起来挺机械化的嘛。”
“首长,这是高压注浆机.”李爱国把地铁注浆封闭与屏障技术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一遍。
先生听完之后,连说三声好字。
“古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,今有李爱国治水,浑身泥浆不皱眉。有了你们这些优秀的工人,优秀的技术员,咱们的地铁建成指日可待。”
听到这话,五人小组的领导暗暗松了口气。
总算是没有丢脸。
随后,先生又检查了工地的角角落落,跟铁道兵进行了座谈。
中午,李爱国这边完成了高压注浆工作,回到帐篷里面换了一身衣服,来到食堂里面。
食堂的气氛有点怪,那些工人们各个都吃得很香,而几个领导却站在门口面面相觑。
“陈处长,怎么了?”李爱国看着负责工程后勤的陈杰明问道。
“本来咱们准备了工作餐,谁知道先生要吃大锅饭,还要自己排队.你看看这事儿弄的。”
“这是先生的作风,别担心了。”
李爱国非常清楚先生的性格,他老人家一向讲究公私分明,反对搞特殊化。
“爱国同志,过来排队吧。”先生正站在队伍中间,看到李爱国过来,冲他招了招手:“今天下午你带我参观工地,中午提前支付给你劳动报酬,怎么样?”
李爱国:“首长,我的价钱可是很贵的。”
“五个馒头,外面一份烧豆腐。”先生说道。
李爱国:“那不行,我喜欢吃肉,至少还得来两份土豆炖肉。”
前阵子国内物资匮乏,为了节省粮食,先生带头减餐,每天都是箩卜青菜,已经消瘦了不少。
大厨早就想打荤菜了,只是先生点的都是素菜,他也不敢擅自做主。
现在听到这话,大厨用期盼的眼神看向先生。
“你啊,还真是个小机灵鬼。”先生不禁莞尔,笑道:“再来两份荤菜。”
先生吃饭细嚼慢咽。
李爱国也不由得放慢了吃饭的速度。
午饭很快结束。
下午,先生在李爱国的陪同下,在工地进行了考察。
外面天气炎热,李爱国让周克取来了盐汽水,分给陪同人员,又把一瓶递到了先生手中。
“这个多少钱?”先生示意随行人员掏钱。
李爱国摆手:“为了防暑,我们工地有规定,凡是在工地上的同志,每日一瓶盐汽水。这汽水是我们铁道小集体生产的,成本很低。”
先生这才拧开了瓶子,喝了一口,叮嘱道:“工地生活辛苦,要全力保障工人同志的福利待遇。”
五人小组的一个领导见李爱国把话题扯到这上面,心中有些感激,趁势汇报了具体情况。
“除了工资外,凡是参与建设的地方工人,每个人额外配发粗粮28斤,节假日配发细粮2斤,猪肉票半斤,鸡蛋1斤。”
粮食也就罢了,现在已经供应充足了,关键是猪肉和鸡蛋。
“夜班还有特别津贴,每天两毛钱。”
听完汇报后,先生点了点头,表示了对五人小组工作的肯定。
“走,咱们到前面看一看。”
先生指着高架上的工人们问道:“这是什么工种?”
“气锤工。”李爱国介绍道:“气锤机把工字钢砸入地下,相邻钢架间嵌入木板防止塌方。”
三连气锤班的刘光齐此时正骑在钢架子上操作气锤,看到下面有人也没在意,毕竟这些天时不时有领导过来参观。
但是等看清楚老者的长相,他就忍不住倒吸了口凉气。
“喂,快看,是先生啊。”
“真的是,要是咱们能下去打招呼就好了。”
班长提醒他们:“晚上要浇筑混凝土了,咱们必须要赶工。”
刘光齐艳羡的看了站在先生旁边的李爱国,重新投入到工作中。
现场,李爱国为先生讲解了各个工种的情况,汇报了施工进度,施工安排和技术上的细节。
先生点头道:“爱国同志不愧是一线的工人专家,对专业问题的认识很深刻,还简单易懂。听说你现在还当了老师,肯定也是个好老师。”
李爱国没有想到先生竟然连防水班这种小事都关注了。
一时间激动得有些恍惚了。
隧道内机器的轰鸣声仿佛都变得遥远,胸腔里翻涌的感动几乎要冲破喉咙。
先生接着说道:“听说爱国同志始终坚守工人身份?”
刘国璋不清楚先生的意思,连忙替李爱国解释:“爱国少年心性,喜欢开火车,这不,前几天还当着火车司机。”
先生道:“我看爱国同志的选择挺正确嘛。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,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。爱国同志选择扎根生产一线,既是对初心的坚守,更是对工人阶级先进性的生动诠释。”
他抬手示意李爱国近前,语重心长道:“技术钻研需要深入基层,理论创新离不开实践沃土。望你继续保持这份本色,在技术攻坚的道路上,为国家发展贡献更多力量。“
“请首长放心!”李爱国激动的点了点头。
傍晚时分,视察结束。
看着轿车逐渐远去,刘国璋拍了拍爱国的肩膀:“没想到你小子保留了工人的身份,算是歪打正着了。”
李爱国嘿嘿一笑。
****
先生参观工地的事儿并没有刊登在报纸上。
却在京城引起了不少的热议。
尤其是四合院里面。
刘光齐一回到家,就被刘海中拉到了中院:“光齐,听说先生参观你们干活的工地了,你见到了吗?”
“看到了。”
刘海中+围观的三十多个住户:“真的?快给我们讲一讲。”
刘光齐喘口气:“距离有七八百米,看不清。”
刘海中+围观的三十多个住户:“.”
刘光齐:“不过爱国兄弟跟先生握了手了。”
嘶。
嘶嘶。
嘶嘶嘶。
刘海中+围观的三十多个住户齐齐倒吸口凉气。
易中海默默的撤回了一个点赞,闷哼了一声,背着手离开了。
“有什么了不起的,我现在是热轧钢车间里的产量冠军了。”
前阵子轧钢厂承接了一个大型生产计划——为京城地铁提供优质的铁轨和钢材。
易中海、刘海中等老师傅都被抽调到过去生产铁轨和钢材了。
生产计划是重点计划,要是能冒尖的话,先进工人称号唾手可得
李爱国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。
刚进四合院,就被许大茂拦住了。
“爱国,你没洗手吧?”
李爱国被这个问题给问懵逼了,还没反应过来,许大茂就一把握住了他的手。
“嘿,我也是跟先生握过手的人了!”许大茂一脸陶醉。
李爱国这才明白过来。
“大茂,这事儿估计不能见报,你可别到处瞎咧咧。”
他觉得有必要提醒许大茂一句。
许大茂确实有到宣传科炫耀的想法,闻言,尴尬的笑笑:“嘿嘿,爱国兄弟,看你说的,我许大茂是那种人吗。”
“你还不知道吧,易中海最近的表现可积极了,估计能拿到今年我们轧钢厂的先进工人称号。”许大茂连忙岔开了话题。
“是吗。”
李爱国也没有在意。
先生的参观,极大振奋了工地的士气,铁道兵们和地方工人的工作热情高涨。
工程进度很快。
隧道基础已经完成,一辆辆嘎斯卡车从外面运来铁轨的时候,工程正式进展到铺设阶段。
由于铁道兵们都是铺设铁轨的老手,李爱国的工作也变得轻松起来。
每天上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规划下段路线,然后到工地转一圈,还能抽时间去前门机务段安排战壕挖掘机的装配工作。
时间在忙碌中一点一滴的过去。
周末,黄森准备离京前往边疆地区。
李爱国借了一辆嘎斯吉普车带着刘大娘,何雨水还有孩子,到车站为黄森送行。
站台上,列车长看到李爱国送人,笑着迎了过来:“李司机,这是你家亲戚啊,坐在哪个车厢?”
“是陈车长啊,你好。”李爱国愣了下,才认出曾经在曹文直家里见过这个列车长。
得知黄森是地质勘探队员,在孩子还没满周岁,就要奔赴边疆,陈车长有些感动了。
“这里到边疆有上千里地,这么着,我帮她安排到宿营车里。”
李爱国本来也打算这么操作的,黄森却觉得这会让李爱国欠别人的人情,所以拒绝了。
现在陈车长主动提出来,李爱国自然是乐呵呵的答应下来。
“老陈,多谢了。”
“客气啥。”
此时列车马上要开动了,黄森把孩子递到了刘大娘怀里,眼睛有些湿润:“娘,孩子就拜托给你了。”
“你就放心去吧,我一定会好好照顾的。”刘大娘此时已经泣不成声了。
黄森在刘家住了好几个月,刘大娘早就把这个儿媳妇儿当成自己亲女儿看待了。
“爱国哥,雨水妹子,再见了!”
黄森咬了咬嘴唇,毅然决然的登上了火车。
呜呜呜.火车冒着黑烟远去。
黄森离开后,李爱国把刘大娘和何雨水送回家,考虑到今天要铺设铁轨,便开着吉普车来到了工地。
此时隧道里面已经是一副热火朝天的场面了。
进到隧道里面,湿热的空气裹着水泥粉尘在隧道里翻滚,通风机发出阵阵嗡鸣。
李爱国拿起四用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水,打开头灯大步走了过去。
此时铁轨已经铺设了有十几米远,新铺设的铁轨泛着蓝光。
“副总指挥,您过来了。”铁道兵一班的班长一边指挥铁道兵们工作,一边打招呼。
“情况怎么样?”
“一切顺利,估计有半个月就能完成了。”
李爱国的目光落在一段铁轨上,突然蹲下了身。
“陈工,轨道卡尺!”
负责现在技术的陈工程师听到喊声,跑了过来。
“副总指挥,这铁轨是轧钢厂那边送过来的,生产使用的是我们制定的指标和技术,应该不会有问题。”
嘴上解释着,陈工程师却很老实的把塞尺递了过去。
“技术和标准可靠,不代表人也可靠。”李爱国接过来,蹲下身,将塞尺塞进了轨道缝隙内。
塞尺是专门测量铁轨的精密尺子,精密度可以达到0.01毫米。
“轨头宽度偏差需为0.82mm,轨底平面度误差为0.76mm/m”
看到这个数据,陈工程师的脸色黑了下来。
按照技术标准,轨头宽度偏差需小于0.5mm,轨底平面度误差低于0.3mm/m。
“这怎么可能呢!当初咱们明明派了质量监督员前往轧钢厂负责监督。”陈工程师嘴巴里的烟头掉在了地上。
“停工!马上把后勤材料科的同志喊过来。”
随着一声令下,现场的铁道兵们纷纷停住了手,个个脸色难看的站在那里盯着铁轨。
先生前阵子刚视察过,表扬了地铁的工程建设工作,现在竟然发生这样的事情。
后勤处材料科的王科长得知消息赶了过来,在检查了铁锤之后,给李爱国递了根烟:“副总指挥,这么点误差,算不了什么,这些铁轨在在露天试验段跑了三个月”
“那是普通铁路。”李爱国甩出一份地铁设计规范:“这里是地铁,地铁隧道湿度超75%,铁轨的腐蚀速率提高五倍!”
王科长搓了搓手:“可以通过涂层维护或防锈油处理延缓锈蚀。”
“地铁铁轨是电路回流的组成部分,涂层将影响导电性。”
李爱国指着远处说道:“地铁跟地面铁路不同,使用的是整体混凝土道床,有高频次运行的需求,这对于铁轨的要求更高。”
王科长还想着该如何把这事儿给圆过去。
李爱国板起脸:“马上通知技术员,对所有铁轨进行重新测量,任何不合规范的铁轨,全都拆下来。”
见副总指挥发了火,王科长这位老材料员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立刻组织材料科的人员和铁道兵们对所有铁轨和钢材进行了检查。
铁轨和钢材的材料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。
含碳量低于0.25%,轨头碳含量误差需控制在±0.05%以内。含锰量大于13%,同时硅、锰等合金元素比例符合平衡力学性能。
唯一的问题就是有十几根铁轨和钢材的偏差和误差比较大。
“马上联系红星轧钢厂,让他们派人过来!”王科长气得直骂娘。
(本章完)